阻挠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、非法侵占中国近1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、支持“分裂中国活动”、在中苏关系开始紧张的时候,加速蚕食中国领土。
到1962年10月,时任印度总理的尼赫鲁竟像吃了熊心豹子胆一般,下令将中国军队从印军入侵的中国领土上清除掉。
大战在即,被问“能不能赢”的答案会是什么?
因为我的文章比较长,头条在我的文章里加入视频广告。3000字以上的文章,都会陆续加入广告,好在广告是免费的。不过,占用了您的时间,请您谅解。
一、 步步紧逼的印度
印度实在过分。
深知中国无心在中印边境打上一仗,却从1961起开始集结重兵,到1962年9月,在中国境内设置的侵略据点已有43个。
野心推就,印军在9月20日迈过“麦克马洪线”,悍然向中国边防部队发起攻击。
这一下,中国是再也忍不了了,顶着与苏联紧张的关系,也是要给印度些颜色看看。
因为这“麦克马洪线”,最早是英国强加给中国的,中国从来没有承认过,印度以冲突点为进攻的开始,士可忍孰不可忍。
《人民日报》在9月22日发文警告印度立即从边境撤军,否则中方将会使用武力解决。
舆论告知之下,解放军总参谋长也在紧盯印度。
勘探到的消息,是印军在10月17日对中国边防部队发起炮击,屡屡挑衅,毛主席最终拍板。
“为了保卫祖国边疆,中央决定进行反击战役”。
自卫反击的东段指挥部正是由张国华负责的,他和西段的何家产默契配合,10月20日开始,连续回击8天,28日主动停止了对印度军队的反击。
谈判的机会再一次送到跟前,印度依旧不屑一顾。
印方拒绝了中国的和平建议,在11月中旬再度调集重兵,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进行了第二阶段的自卫反击。
面对这样的印度,中国能做的就是回击,两个阶段全歼印军3个旅,俘虏近9000人。
当然,缴获的物资也是喜人的。
5架飞机、380门火炮、9辆坦克、437辆汽、6547挺枪,外加520部电台报话机。
印度气势汹汹而来的攻击,以3.66:1的战绩铩羽而归,中国人用勇敢为中印边境赢取了数十年的安宁。
战争中国胜利是结果,而胜利的原因,却并非只是兵力上的强大,还有策略上的拿捏。
新中国1949年宣告成立之后,政府对解决边境问题的主张就是“和平谈判友好解决”,与印度的这场冲突,率先举起的同样也是谈判大旗。
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1953年12月会见印度代表团的时候,第一次完整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,双方意见一致,所以在1954年4月发表的谈判公报上,此原则成了指导两国关系的准则。
既是好友,秉承“待人以诚”的中国政府还将“战略重点在东不在西”的发展底盘如实告诉了印度。
以为真心可换真心,未料好心竟被当成驴肝肺,摩擦因印度方面的挑衅而开始,一场会议也在1959年11月的杭州召开。
二、 不识抬举的印度
毛主席、周总理、刘少奇等人都参加了会议,听着参谋部汇报的毛主席,脸色却是愈发的难看,最终还是忍不住开了口。
“大家想一想,两军的边防战士天天拿着枪脸对脸的站在那里,冲突怎么能避免?”
想着距离产生美,毛主席提出隔离政策,双方各自后撤20公里,台阶已经送到跟前,印度却并不想下来,面对致函的周总理,印度甚至觉得中国软弱可欺。
为了彰显大国风范,中国部队单方面后撤,也在1960年1月获得“面对前来挑衅的印军先警告、再解除武装”。
仁心之举落在自大的印度眼里是示弱,其实这一招是“大智若愚”,毛主席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军队的忍耐和克制,更看到了印度的得寸进尺。
就说1960年4月周总理与尼赫鲁的会谈,中方带着诚意而来,尼赫鲁一开口,就要一块足有12.5万平方公里的领土。
割地求和的事情,新中国做不到,一次次的和谈被拒绝,一次次的好心被辜负,到了1962年,事情真就越闹越大,这时候,中国先前的示好就发挥了作用。
世界各国本就对印度背信弃义的行为颇有微词,1962年11月周总理又将自己的亲笔信送到25个亚非国家领导人的手中。
信件中所写内容,就是想要告诉世界,这场严重的中印边境冲突,完全是印度政府蓄意制造出来的,中印之间根本就没有根本的利害矛盾,更是没有必要因为边界问题而打仗。
亚非领导人没有视若无睹,六个国家在1962年的12月召开会议,试图调停中印矛盾,劝说印度停火。
遗憾,印度依旧没有听,文的不行,武随之跟上,而正在养病的张国华也随之被推了出来。
一场新会议在1962年的10月18日召开,张国华也罕见的参加了,他身体欠佳,七千人大会之后就在养病。
可大战在即,中央领导和军委时不时就会传唤他,毛主席也在会上直接问他一句“听说印度的军队还有些战斗力,我们打不打得赢呀?”
欠佳的是身体,不损的是自信。
“打得赢,请主席放心,我们一定能赢”。
定心丸吃下,毛主席也一再提醒众人,不可掉以轻心,新中国打了不少的仗,1962年之前却没有同印度作战的经验,所以此战一定要精心布置。
领命的张国华开始纵观战局,与陈毅和贺龙商量的时候,一个新点子冒了出来。
“我觉得部队不仅要准备反击入侵印军,还要准备打击逃亡尼泊尔境内的人回窜”。
缜密的准备之后,代号419部队的指挥机构成立,张国华觉得将不能离阵营,决定飞往前线,在临出发的时候,主席召见了他。
正是这一次召见,让张国华看到了不寻常的一幕。
三、 一场军事政治仗
正在开会的毛主席站在一张巨幅地图面前,像是自言自语的说了一句“21万平方公里,2000多人,做个愿望是可以的,事实上却办不到”,没等任何人回应,他又自己对着印军的据点一劈,提高声音说了句“扫了它”。
赶来的张国华加入了这场会议,当被罗瑞卿问到是否有把握的时候,依旧爽快说有。
抵达拉萨之后,当着众人的面,张国华直接表明自己的决心:干掉1300人,保持4个大团满员。
“同志们,北京现在就看我们的了,是咱们共产党员表现的时候了”。
张国华10月19日进了指挥所,斟酌一番决定先吃掉敌人的一个旅,有人觉得行为太过冒险,想要这样做,最好还是将战役发起的时间往后推迟两天。
“不推迟,就是要让敌人还没穿裤子就成了俘虏”。
意见不同最终还是得靠中南海拍板,幸而毛主席从来不是一个喜欢墨守成规的人,直接就采纳了张国华的建议。
印军的噩梦没有征兆的开始,反攻是在10月20日的7点半开始,不过两个小时,第一个据点就被攻下了。
胜利是意料之中,如此迅捷却依旧让张国华意外,他当兵33年,第一次取得如此轻易的胜利,看来,他在临行前的看法是没错的。
罗瑞卿询问是否有把握的时候,张国华自信的根据,就在印军不比国民党,前者从未到过高山,实力自然一般。
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,张国华率部毙、俘敌数就达到了整个中印战果的80%,按理说是喜人的成绩,可当张国华1963年2月要回北京参加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时,他却不敢去见毛主席。
“不行,主席点名要听你讲”。
这一下,张国华是不去也得去了,幸而,那份让他胆怯之事,主席并没有怪罪。
杀敌是真,中方的作战部队也付出了伤亡的代价,张国华担心主席因为此事怪罪自己,也担心自己在汇报的时候出岔子。
毛主席喜欢提问,发散性的思维也能更好的解决问题,可站到发言台上,张国华就止不住的紧张,只能一遍遍的开导自己,麦克风不是机关枪,有什么说什么就行。
果不其然,在整个汇报的过程中,毛主席插话20多次,每一次,都将会议的气氛推向了新的高潮,以巧妙的方式,对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评价。
“这一仗,可以说是军事政治仗,也能说是政治军事仗,打了这一仗,至少可以保持中印边境10年的稳定”。
然而,中方在这场战斗中释放的魅力不仅在战争的胜利,还在一个伟大的决定之上。
中国边防部队撤军的时候,并没有将缴获的东西带走,反而是有计划的将其留给了印度方面。
世界以痛吻我,我却报之以歌,毛主席的这一指示,近一步在世界上扩大了中国的影响,创造了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从未有过的义举。
当然,中国能给世界带来的更大惊喜,永远在后面……
